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莆田大学网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19980|回复: 7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荔乡情怀

[复制链接]

18

主题

165

帖子

529

积分

大学三年

Rank: 4

积分
529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5-8-29 12:56:52 | 只看该作者 |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    一
    莆田,我的家乡,东南沿海一座古府新市,沟河纵横,瓜果飘香,素有荔城别称,那是源自夏令时节南北洋平原荔枝林带挂满了清心爽口、香气浓郁的荔枝。荔枝,这一独特的地方风物,彰显了莆田荔林水乡的地域景观文化特色。
    汉朝文学家司马相如在《上林赋》中如是描述荔枝,“煌煌扈扈,照耀钜野”,油亮狭长绿叶掩映之下的荔枝好像一盏盏红灯笼,火红火红,光彩繁盛,照耀着广阔的原野,同时我的内心世界也随之豁亮起来,光彩繁盛照着理想的方向,一程一程一直向前。因为三十多年的荔枝情结,我对莆田荔乡——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,这一个演绎着美丽与传奇的家园,有了更深层次的解读。莆田荔乡,我内心深处始终眷恋的家乡。
    时下,小暑已过,大暑将至,正是莆田荔枝满树流丹、十里飘香的成熟时节,景色最为迷人,一幅千株万树果丹红、青山绿水荔飘香、河道溪流舟催发的江南风情画卷徐徐展开......

    二
    盛夏蝉鸣,百荔争红。酷暑中,等待着家乡一年一度荔枝红,等待着荔枝林带中的味蕾之约。一个闲暇的周末,一批朋友相约壶山之麓、新度下横山兰水之畔,慕名走近近千年古荔——“荔枝王”。据有关资料记载,“荔枝王”树龄930多年,系北宋莆田状元徐铎所植,相传,徐铎除了在绶溪延寿桥头种植一棵“状元红”,又赠苗新度下横山好友植成另一棵“状元红”,地表径围6.8米,从离地1米处分出13条粗大枝干,树冠高达13米、覆盖面积1亩多,据说这是全国最大的“荔枝王”,2003年列为“国家一级古树名木”。高大挺拔的“荔枝王”遮天蔽日,粗犷的枝干盘虬卧龙,近千年岁月将硕大虬干冲刷出巨槽状,状貌鬼斧神工。如今,古树“荔枝王”与当地的荔枝林带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,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往观光、休闲、旅游。
    “壳如红缯,膜如紫绡,瓤肉莹白如冰雪,浆液甘酸如醴酪。”白居易在《荔枝图序》中对荔枝描述甚为生动。另外,荔枝外表粗糙,全身布满细小决状裂片,好像乌龟壳上的龟裂,外壳也就是种子外面的假种皮,荔枝蒂部较大,顶尖稍小,看上去整个儿像心形。“荔枝王”结的荔果,除了香山居士描述的,还有“个大皮薄、核小肉厚”特点。下横山逗留半日,赏荔之后便是品荔,品荔难免有点大快朵颐。清代乾隆年间莆籍御史廖必琦曾对“荔枝王”赞曰:“林间玉酝滋甘露,尘外仙罗散彩霞。”具体指的便是“荔枝王”肉厚多汁、甜度适中、色味具佳、奇香等优点,堪称“荔果极品”。兰水之畔分享“荔枝王”佳果美味,同时,也是夏令时节友情的一场盛宴。
   “荔枝王”树龄越古老,果味越香醇。粗犷的“荔枝王”,拥有着十分顽强的生命力,近千年岁月中,历遭寒流、台风等各种自然灾害,坚挺过来,老而弥壮。如今,树势虽然显得老态龙钟,但仍枝叶繁茂。放眼望去,壶山之麓下横山荔枝林一大片,其中,很多荔枝树都是“荔枝王”的“子孙”。徜徉于下横山荔枝林,面对着密密麻麻墨绿色的荔枝树,闻着沁人心脾的荔果幽香,觉得新时代新生活如同古荔佳果一般甜蜜。是夜,美梦连连,梦境中溢满了荔枝的芳香,那种兴化大地上所特有的、隽永的乡土气息让人难以忘怀。驻足古树下,我曾俯身捡拾了一枚“遗红”,种子带回家好好收藏,等待来年播种。我想,一颗“荔枝王”的种子,势必会生长出无数的希望。小小的种子带给我们太多的生活启示,会染绿整片土地,那是未来的希望所在……
    三
    莆田荔枝产地范围覆盖了西天尾、新度、黄石、拱辰、华亭、凤凰山、灵川、东海、霞林、梧塘、白塘、涵西、涵东、郊尾、枫亭等10多个镇街。“莆阳佳果舞嫦诗,百果之王红杏枝。流蜜盈香甘醴酪,红绸紫膜玉冰肌。”这一诗句生动刻画出荔枝林的美景和荔枝的美味。在这个荔果成熟的时节,莆田荔乡到处飘荡着醉人的果香,醉人果香中采荔、品荔、赠荔、卖荔都是一幅幅写意画,无不弥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。
    蓊蓊郁郁的荔枝林如同绿色屏障一般,放眼望去,一眼望不到边。河道边,荔枝树将俊俏的影子倒在其中,仿佛在对着镜子仔细端详。果农根据节气选定采摘日期,大暑临近,荔枝林一片繁忙景象,各村老老少少全部出动了,荔枝林里一片喧哗,还有采荔时树梢相互摩擦发出的窸窸窣窣声响不时传入耳中。如果细心留意,荔枝树树梢不时会钻出果农采荔的身影。一个双手按住竹梯下端,一个往上传递准备装荔枝的竹篓,还有一个在树梢采摘。靠上边采摘荔枝的,忍不住扯断一颗,把披着赤红盔甲的荔壳捏开,或许用力大了些,冰肌玉质的果肉蜜汁喷溅了他一脸,显得有点忍俊不禁。下面扶竹梯的和递竹篓的见了都急得直跺脚,显然是馋涎欲滴了。听到了下面阵阵唠叨,上面的赶紧把采好的荔枝递下来,直到这时,下面才又响起了咯咯笑声。而下面的等不及将竹篓平放地上,刚刚接过竹篓,就迫不及待地从篓中抓取了一大捆连枝带叶的荔枝,择取其中大个的,赶紧摘蒂剥壳,将果肉塞进嘴里,塞得满满的,吃得美美的,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。入口后,仿佛果肉里蕴藏着蜂儿遗留的蜜和花的香味儿,一直在唇齿间袅袅不绝。品荔前,就是将荔枝拿在手上把玩,满指也都是香甜之气。邻里之间也会交换荔枝相互品尝,一起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,大家不由得开怀大笑,那是品尝到了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后发自内心的一种喜悦。莆田人还会一边吃荔枝一边奉劝对方,“一粒荔枝三两火,少吃点哦,提防上火!”连日里,荔林里回荡着都是大人的呼喊声以及孩子们快乐的笑声,其乐融融,其情切切,采摘荔枝的场面可以说是充满了莆田浓郁的地方特色。
    采荔后,好客的荔乡人又忙着将荔枝连枝带叶捆扎好,送给亲朋好友一同品尝,或者邀约亲朋好友在农舍里尝鲜,这时的农家,亲朋好友络绎不绝,如同逢年过节一般热闹。采荔、品荔、赠荔之后,还有卖荔。新鲜荔枝用篾子编成的竹篓装好,一筐筐运往街市,可以摆卖的洞湖口、赤溪,以及市区各大集市都能见到一筐筐火红的香味扑鼻的荔果,哪怕是隔着一条街,也能远远闻到对面荔果的芬芳。
    四
    小时候,每年荔枝成熟季节,西天尾后卓阿姑家、萩芦五里柴亲戚都会特地送荔枝到我家,记忆里,送来的荔枝用粗麻袋装得满满的,尖尖的树枝总是俏皮地把麻袋扎破了。父母把一整麻袋的荔枝高高悬挂起来,新鲜的荔枝透过麻袋的缝隙,向外散发着阵阵清香,没多久,果香便充斥了整个屋子。在当时父母眼里,荔枝算是稀缺物,舍不得吃,就这样高高挂着,闻着闻着似乎肚子也就饱了。小孩子会抵挡不住鲜荔枝的诱惑,瞧大人不在的时候,偷偷地将粗麻袋边挖了一个洞,从中抠出一颗解解馋,吃了一颗不解馋,会接着多抠几颗,居然没有被大人发现。通常抠出的荔枝舍不得马上吃,拿在手中把玩一阵后,小心翼翼地剥开外表一层粗糙的壳,里面开始露出一层微红的红膜,就是吃完荔枝,剩下的荔枝核也舍不得立即扔掉,遇到荔枝核较大的,可以用小刀将其雕刻成水桶等各种小工艺品。
    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里,所留下的果香记忆,现在还是十分的难忘。亲情是一股无声的力量,是一种不懈的动力,就是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,记忆里的荔枝香,常常使我重又恢复了勇气,重新面对人生的困厄。荔枝时节是童年时代我最向往的季节,一眨眼三十多年过去了,现在外为生活而奔波忙碌着,每年荔枝红,挂在枝头沉甸低垂着的荔枝总能让我为之心潮澎湃,是它牵动了我的故园情。
    五
    “嶷嶷蔡公,其人杰然。奋躬当朝,谠言正色......疾者有医,学者有师。问谁使然,孰不公思?”荔果飘香时节,我不由联想到了编著《荔枝谱》的北宋庆历名臣、端明殿学士蔡襄,蔡襄是文人士大夫,少见的集政治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科学家于一身。洋洋洒洒三千多字的《荔枝谱》让莆阳人倍感自豪。
    史载,《荔枝谱》是蔡襄第二次治泉后期嘉祐四年(1059年)写的,共7篇,“一原本始,二标尤异,三志贾鬻,四明服食,五慎护养,六时法制,七别种类。”翔实记述荔枝的来源与产地、兴化军荔枝的特色、售销贩卖盛况、栽培技术、加工方法、营养价值及品种序列等。英国李约瑟在《中国古代科技史》中誉之为“世界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”。《荔枝谱》体现了蔡襄“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”民本思想。蔡襄十分重视农业生产,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实用植物学著作,把闽中荔枝介绍给世人,为发展水果业作出了巨大贡献。《荔枝谱》字里行间还体现着他浓浓的爱乡情怀。在《荔枝谱》第六篇中,他介绍了自己发明的“晒煎”加工法后,又写道:“……其费荔枝减常岁十之后六七。然修贡者皆取于民,后之主吏,利其多取以责赂,晒煎之法不行矣。”意即以此法有利于民,但对贪官污吏不利,因而不能推行,这种刚正不阿、针砭时弊的精神实属难能可贵。
    作为政治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的蔡襄,他的《荔枝谱》一书为科学小品,而原稿由蔡襄亲笔书写,以中楷书成,法颜真卿,又可称是书法佳作。
    蔡襄把家乡荔枝这一名产介绍出来,小而言之,促进和发展荔枝生产,提高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。《荔枝谱》中如是描述荔枝干贸易的盛况,“水浮陆转,以入京师;外些北戎、西夏,其东南舟行暹罗、日本、琉球、大食之属,莫不爱好,重利以酬之。故商人贩益广而乡人种益多,一岁之出,不知几千万亿。”从经济效益上看,大而言之,《荔枝谱》的写成,对宋代以后经济的发展,产生极大的效果,宣传促进了荔枝的栽种,发展了生产,宣传促进了荔枝的外运,搞活了经济。“由于福建荔枝品质高,种类多,故驰名中外……当时茶果生产和‘荔枝外交’,竟成为赵宋王朝在南方财赋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。”足见《荔枝谱》对推动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。
    蔡襄不仅提倡、鼓励家乡人民种植荔枝,而且还经常咏颂荔枝和宣传荔枝。他在《净众院尝荔枝》一诗中这样写道:“霞树珠林暑后新,直疑天意别留春。京华百卉争鲜贵,谁识芳根着海滨。”由此可见蔡襄的荔枝情结和浓厚的爱乡情怀。
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!wechat_share!!wechat_share!
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8

主题

165

帖子

529

积分

大学三年

Rank: 4

积分
529
沙发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8-29 12:59:04 | 只看该作者
    六
    荔枝古名“离枝”,三国时期朱应在《扶南记》中写道:“以其结实时,枝条弱而蒂牢,不可摘取,以刀斧騆取其枝,故以为名。”《本草纲目》中亦称,“荔枝木坚,子熟时须刀割乃下。”据此,荔枝的本名乃由采荔枝方法而来,卖荔枝者通常连枝带叶束枝成把悬于摊前。而身在异乡的游子,恰似离开故乡这棵大“荔枝树”的“离枝”一般。游子,身在异乡可曾记得丹荔飘香?是否梦境中会牵挂起自己远方的家乡?
    “没有母亲河木兰溪,就没有千株万棵荔枝红,就没有千片万亩稻花香。木兰溪,母亲河,孕育了莆田大地的文明......”呵,我想我们大多数人是都离开了自己的出生地在外奔波,或近或远,或本土或异乡,我们皆“离枝”,一年之中总有那么一些日子,一些外介会不自觉触动了我们的心灵深处,然后,开始怀想家乡,怀想家乡的荔枝树,家乡的荔枝林,还有关乎家乡的人和事,何以维系?虽然“离枝”,但是心灵会感应,因为根在那里。哦,游子,无论游走在何处,飘泊到哪里,根始终在家乡——莆田荔乡。家乡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牵挂,也是游子心底永远的念想。
    七
    壶山之麓兰水之畔“荔枝王”——荔枝中的极品,我内心永远的牵挂。由树及人,先祖蔡襄公,“以天下为己任”,经世济民,殚精竭虑,拳拳忠心,铮铮铁骨,爱民情怀世代称颂,爱乡情怀荔谱可证,堪称万世楷表,千年来,他就是莆田荔乡黎民百姓心目中的“荔枝王”,荔枝硕果累累压弯枝桠犹如蔡襄公的美髯一般,增添了一些俊逸。
    荔枝树大树擎起绿荫,守望一方,树干坚挺,树枝坚韧,荔果呈心型,又红又香,荔树棵棵相连,根深抱着大地,庞大根系相牵,在乡土上连成了一大片茂密的荔枝林。“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”,我想,莆田荔乡人身上带有荔枝树和荔枝的品格,他们精诚团结、好客友善,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美丽的憧憬。
    从一颗种子到一棵树,再到一片树林,这是一个梦的过程。张开枝条的翅膀,做着美丽的梦,飞翔的梦、憧憬的梦撑起内心的向往。风雨中,棵棵树站成片片林,共迎飓风,同御洪流,我似乎听见了它们顽强不息的声音,看见了它们呐喊时的涛浪滚滚。
    八
    阳光下,“我是一棵晚熟的荔枝树,总是在其它荔枝都成熟后才迟迟繁茂。”......多少年来,始终不变的是爱乡的情怀,莆田荔乡的一山一水、一街一巷、一树一花都会牵引着我的目光。在这块熟悉的乡土上,我根植下真诚与勤劳,收获的是归属和快乐。
    “思乡是一支清远的笛,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。”莆田荔乡,在这里,有我沉甸甸的乡愁,一杯酒,一生的情。远望、思念家乡的荔枝林,扎根于这片乡土,春荣夏茂,硕果累累。风尘仆仆出发,风尘仆仆归乡,我的每一次回归,在荔枝林眼里,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4

主题

369

帖子

1093

积分

大学四年

Rank: 5Rank: 5

积分
1093
板凳
发表于 2015-8-29 20:50:05 | 只看该作者
看着图片中的荔枝,口水都要流出来了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23

主题

412

帖子

1831

积分

大学新生

Rank: 1

积分
1831
地板
发表于 2015-8-29 20:51:45 | 只看该作者
赞~~~好文,值得品赏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36

主题

216

帖子

659

积分

大学三年

Rank: 4

积分
659
5
发表于 2015-8-30 11:08:42 | 只看该作者
好文采,赞赞啊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23

主题

220

帖子

638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638
6
发表于 2015-8-31 21:36:13 | 只看该作者
垂口欲滴的荔枝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118

主题

149

帖子

611

积分

大学新生

Rank: 1

积分
611
7
发表于 2015-9-7 19:44:54 | 只看该作者
美图美文。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223

主题

412

帖子

1831

积分

大学新生

Rank: 1

积分
1831
8
发表于 2015-9-11 13:54:57 | 只看该作者
美文,赞一个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QQ|手机版|小黑屋|莆田优搜网 ( 闽ICP备18008601号-2 )  

GMT+8, 2024-12-22 20:18 , Processed in 0.283230 second(s), 30 queries .

Powered by 莆田优搜网 X3.2

© 2014-2024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