莆田大学网
标题:
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
[打印本页]
作者:
秋枫
时间:
2014-11-28 21:10
标题:
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
勿陷入封闭式自我迷醉的怪圈2012年,《创业天下》杂志
刊登了一段小故事:朝鲜男足来上海参赛,在看到上海的繁华后流泪感慨:“以前我们一直以为朝鲜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
家,现在才知道,朝鲜只能排第二!”这个段子曾被很多人当做笑谈,却少有人反思,自己也或许曾或多或少地将眼前的
一切视为世界的全息景观。在一个地方呆上太久的时间,便会莫名其妙地产生一种封闭式的自我迷醉。断想着此处的食物
最可口,此处景色最迷人,对外界一概不感兴趣。
我的一个来自小城市的朋友,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在抱怨当地的食物没有家乡味美、街道没有家乡的看着舒服、风景没
有家乡迷人等等,其实他所在的城市绝非如此完美,只是他的心已经僵化,不愿意接受除了身边之外任何的事物。钟爱故
土虽然无可厚非,但心里常保持封闭状态,感受不到外界的美好是最辜负生命的。在狭小的地方生活得久了,心也会画地
为牢地被禁锢在一片有限的空间内而不能自拔。渐渐地,开始不习惯接触新鲜的东西,不愿意去外面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
。
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,把身体和心常常放置在旅途中,在陌生的地方,用眼睛去观察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,不带偏见
地解读每块土地上的风土人情以及人文特色,不失为一种逃离自我迷醉怪圈的绝佳路径。我每年差不多要行走五、六个城
市,感恩于所看过的风景、吃过的菜、听到当地人讲的趣谈。在生疏的地方,狭窄的心绪得以释放,内心会在新环境下产
生微妙的变化。每个人生来都应该是带着梦的,至少在到达生命的终点之前不应该错过这世上的美妙资源,圆了梦离开才
够完美。个人传统文化素养的自我救赎2014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师生进行座谈时指出,“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
,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,植根在中国人内心,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
想方式和行为方式。”他在考察北师大时,对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小学课文中去掉的现象,毫不掩饰地表示“很不
赞成”。认为“去中国化”是很悲哀的,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,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。
仅仅和台湾相比,大陆学生在传统文化素养方面就有不少差距。国学教育家张其成曾统计了台湾和大陆在中学课本里
出现的传统文化的含量,分别是70%、40%。台湾的高中生必读书目中有一本《中华文化基本教材》,2013年,这本书被在
大陆的武汉市四所高中进行试行推广,效果并不理想,其内容的深度超出了大陆学生的文学功底。大学的情况也不乐观,
完整读过一遍“四书”的学生凤毛麟角,主动选修国学方面的公选课者寥寥。和学生们谈及传统文化,发现他们对中国传
统文化大致包含哪些东西浑然不知,国内曾有哪些著名的国学大师更不清楚。对钱穆、梁启超、胡适等人的熟悉程度远远
比不上对金秀贤、李敏镐演过哪部戏、哪位明星整过容、谁和谁又传出什么绯闻更有印象。学生关注的东西缺乏深度,或
是只追求某方面的专业技能,显然不利于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锻造。
据说某大学一位理科出身的校长放言文科无用论,甚至觉得中文学科可以直接取消,全校的文科课程也应该大幅度缩
减,这让人觉得无比诧异,这件事本身就是缺乏文化素养的直接体现。传统文化不仅仅是知识教育,更多是价值观、人生
观、道德伦理、日常行为方式等的综合教育。在文化的沙漠下,是不能指望会培养出什么优秀人才的。
旅行或是读书,前者延展了视野的宽度,后者保证了个人文化素养的深度。我的建议是,至少保证两者之间有一件事
是现在进行时态,否则生命是缺乏光泽的。
作者:
冰封夏日
时间:
2014-11-28 23:01
旅行或是读书,前者延展了视野的宽度,后者保证了个人文化素养的深度。
作者:
ptuso
时间:
2014-11-29 20:52
把身体和心常常放置在旅途中,体验体验
作者:
sunshine
时间:
2014-11-29 21:04
不试不知道
欢迎光临 莆田大学网 (http://ptuso.com/)
Powered by Discuz! X3.2